创新与设计思维
创新从来都不是拍脑袋挤出一两个点子那么简单,但它也不是少部分天才的专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只要按照特定的步骤和方法你也能够学会创新,这就是世界著名的设计公司IDEO每天都在用的“设计思维”创新方法论的魅力所在。许多公司都在用设计思维来突破自己产品与业务的瓶颈. 看看Shimano如何在传统的自行车上发力。
很多人在年少的时候,都拥有过一辆自行车,或至少体验过骑在自行车上滑行的乐趣。说到滑行的乐趣就不得不提到禧玛诺公司(Shimano)这家原本是日本一流的自行车配件制造商,创新变革的故事。
在公司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后,它选择了进入美国市场。虽然作为一家自行车配件制造商,似乎技术和工艺保证才是企业发展的护城河,然而面对着陌生的市场,禧玛诺意识到,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只有创新才能突破市场困境,才是创造巨大市场潜力的明智之举。
禧玛诺是如何进行创新的呢?
走高端路线,着眼于高端公路赛车和山地车市场,利用创新技术带动市场?
这或许是个不错的出发点。
而事实上,禧玛诺的创新模式显得更胜一筹。

探索
首先,禧玛诺联合设计公司,组建了一支由设计师、行为科学家、营销专家和工程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团队着眼于整个自行车市场,通过设计思维解密,解剖消费者心态,深入探究阻碍整个自行车市场发展的因素以及不断变化的市场态势。集中解决“为什么消费者不再购买自行车”以及“为什么他们买了自行车却不用”这两个核心问题。
很快,研究人员就发现了问题。
在美国,高达90%的人有骑自行车的习惯,即使在这个人群内,也有90%的人曾有过小时候骑自行车的经历。但这些人,虽然几乎都对儿时骑自行车的经历怀有美好的回忆。
现在却因为:
-
买车经历的不愉快(多数独立自行车店里的销售人员显得有些咄咄逼人,让人不安) -
自行车和相关配件复杂且昂贵 -
以及受限较大且不安全的使用场景
这几类原因对骑车望而却步。
除了从自行车玩家中寻求灵感,设计团队还到禧玛诺核心顾客群之外的人中寻求灵感。在设计思维核心“以人为本”的探索指引下让设计团队意识到,让美国消费者找回儿时骑车那曾经简单、直接、健康且有趣的感觉,或许才是整个创新的方向与关键。
“滑行”
因此,尽管作为配件商,禧玛诺还是基于研究团队的洞察,重新定义和打造了真正符合市场需求、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下游产品。
受老式施文滑行者自行车(Schwinn Coaster)的启发,禧玛诺提出了一个“滑行”概念:虽然所采用的工艺依然复杂,定位却是以乐趣而非运动为导向的产品。车把上没有控制装置,沿自行车框架没有蜿蜒排布的闸线,甚至刹车也是靠向后蹬脚踏板实现的,一切像我们记忆中最早的自行车那样。不出所料,这样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概念创新也迅速获得了市场与下游生产商的认可。
崔克(Trek)、兰令(Raleigh)和捷安特,这三大自行车制造商,在不久后便纷纷开始采用禧玛诺的新型配件生产新型自行车。
“再走一步”
然而,虽然产品概念创新获得了成功,设计团队并未就此止步。在自行车设计完毕之后,禧玛诺团队还将产品销售落实到实施方法,禧玛诺开发出了一个品牌,将滑行定位为享受生活的方式,并形容其为“冷静、探索、游荡、闲逛······首款为满足顾客休闲需求而设计的自行车”。
同时,禧玛诺还将创新延续到了零售店的店内零售策略上。重新将目标顾客定义为自行车爱好者,而非自行车运动员或专家,以减轻新手在以往充满专业的自行车爱好者环境下的不自在感。不仅如此,为了全方位地解决潜在消费者的痛点,设计团队还与地方政府和自行车协会合作,策划了公关宣传活动,其中包括一个网站,标出了适合骑车的安全区域,在优化自行车的使用场景的方向上为滑行自行车增添多一份吸引力。
纵观禧玛诺的在美国市场的成功之路,以人为本来进行洞察的设计思维创新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这种创新,不仅仅局限于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革新,也不仅限于营销思维创新以带动交易。事实上,从目标客户群体出发,洞察他们的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通过创意来再结合产品研发技术、产品设计做MVP,然后到结合营销模式、服务特色和店铺设计进一步完善,这奠定了禧玛诺带来的新型并独特的体验!
利用这种设计思维创新,禧玛诺放眼整个自行车潜在用户市场,解密阻碍产品销售的根源性问题,重新定义了下游产品的发展战略。并推动产品发展的系统化概念与实施方法推广到自己的下游,实现从点到线、线到面的行业革新。
推荐文章
-
火花观点: 增长乏力,是绝大多数企业主,职业经理人,体感最强烈的痛!依赖卓越运营好像已经不再是灵方妙药。选择“做什么产品” ,“哪类客户”, “拓展什么地理区域或者行业”,“轻资产还是重资产” 的战略性问题让人们困扰不已。从运营卓越到战略匹配,需要不同的思维能力,流程和方法。未来的增长关键不在于以运营层面的优势压倒竞争对手,而是以战略智取竞争对手。dpi战略思维像一种“催化剂”,跟随dpi纯粹简单的流程,就能触发CEO和管理层启动新的思维模式,并激发大家想的更高,更深,从而制定出公司独特的差异化的战略。不是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是冲出重围,让竞争和我无关,才是我们的曲径。 成功企业的CEO,通常也是“战略大师”;懂得运用战略思维的管理团队会持续推动公司成为行业的领导者,Caterpillar, 3M这两家伟大的公司在80年代中期成为dpi的客户, 具体的故事可以参考《策略思考的威力》《战略是领先的思维训练》等等书籍。当dpi在世界各地与成功的企业在&l...
-
火花观点: 如果你是HRBP,是否感到自己被困在事务性工作的漩涡而难有机会与到组织的战略决策中?是否在不停“救火员”时感到无力,却又不知如何突破?是否渴望被视作值得信赖的、专业的职能专家,而不是简单的“问题修复者”? 这篇文章正是为你而写。它直击HRBP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痛点:如何摆脱被动执行的困境,成为推动组织变革的关键力量。作者为你提供了一套清晰的行动框架——从建立信任到诊断问题,从管理抵触情绪到赋能客户,每一步都直指重塑HRBP价值的核心关键。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人力资源专业知识,还应拥有强大的咨询技能,以有效应对和解决组织面临的各种挑战。然而,许多HRBP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感到自己的专业价值未被充分挖掘,被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所困扰,老是要做“救火队员”或“背锅侠”。 如果你也是一位HRBP,是否曾因以下情况而感到沮丧? 你的领导在最后一刻才让你介入...
-
火花观点: 创新绝非偶然降临,而是一系列精心规划、有意为之的行为转变的结果。这些转变能够让团队突破常规视角,以全新的眼光审视问题,进而开展卓有成效的头脑风暴,最终挖掘出契合用户潜在需求的解决方案。 作者:Luke Brodie 编辑:余劲飞 我们总结提炼出驱动创造力的六大核心习惯。这些习惯构成了设计思维的核心要义,助力众多企业打破思维禁锢,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它们在创新的各个阶段各自发挥独特作用,既不要求按特定顺序执行,也无需一次性全部启用。在团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哪怕只是融入其中一个习惯,都有可能为创造力开辟新的路径,助力团队挖掘出此前从未考虑过的解决方案。 下面,让我们深入探讨这六大习惯中的首要习惯,它操作简便,却能产生超乎想象的显著效果。 习惯一:提出聚焦用户需求的本质问题 提出正确或者说合适的问题,是设计思维的关键环节。这类问题能帮助团队搭建清晰的工作框架,营造出激发非凡创意的良好氛围。令人惊喜的是,提出这类问题并非难事。 每个卓越问题都以相同的三个词开启:“我们如何能(H...